
基本情況
胡文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藉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研究員,北京神劍天軍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
教育經歷
2012年至2013年 北京大學 黨政干部理論學習班
2002年12月 訪問歐洲
2001年至2002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 學習班
1999年1月至3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997年12月 訪問香港科技大學和駐港部隊
1985年至1989年 理學博士、研究生聯合會主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1982年至1985年 工學碩士,總參謀部防化研究院第四研究所
1982年至1984年 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原北京醫科大學)攻讀研究生基礎課程
1983年7月至9月 北京大學化學系 教育部化學動力學研討班
1978年至1982年 工學學士,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
工作經歷
2016年至今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研究員、北京神劍天軍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
2006年至2015年 北京市特聘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物理有機與藥物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研究員
1996年至2005年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事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黨委書記、大校軍銜
2003年5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正式候選人
1989年至1995年 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助研、副研、院學委會藥化秘書
學術成就
胡文祥以航天軍事醫學和有機藥物化學為主軸、以哲學和宇宙學為兩翼,進行多學科交叉和跨領域的創新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部分體現在下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方面。
1、 創立了以比較化學和有機微波化學等為代表的一系列交叉邊緣新學科。
2. 2、二大統一論(精神神經遞質統一論和物理化學重要公式的統一基礎),二大藥學原理(廣義電子等排原理、量子藥理學或量子酶學原理)。
3、 三大藥學規律(抗膽堿能藥物抗N樣作用規律、天然藥物全息生物學規律、藥效基組合規律),三大規則(四原子規則、有機化學反應選擇性規則、有機離子反應催化劑選擇規則),三大效應(F軌道配位場效應、DNA中電子的隧道效應、非經典跨環軌道超共軛效應),三大哲學或社科新概念(討論出真知、多角度定律、后共產主義時代)。
4、 四大天體物理學論點(宇宙元素有限論、地球膨脹論、大陸漂移新因論、太陽活動影響的世界和平論),四大“廣義“概念(廣義哲學、廣義組合化學、廣義酶和廣義DNA),四大組合方法學(組合理論計算、組合分子設計、組合催化合成、組合篩選方法),四大社科力學概念(政治力學、經濟力學、社會力學和心理力學)等,有力推動相關學科領域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5、 預言五大力場波(預言弱力波、強力波、超弦波、斥力波和第五種力場波的存在,就像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那樣,百年內就有可能被人類檢測到);擔任五個國際學術期刊主編:《藥物化學》 《微波化學》 《比較化學》 《交叉科學快報》 《合成化學研究》;中國大地震地緣分布的2H五平行線區域理論。
6、創立著名的胡氏六大公式,包括胡氏公式(核磁共振)、胡氏方程式(不對稱合成熱力學)、胡氏不等式(微波化學或催化化學)、胡氏自由能方程(萃取及濕法冶金)、胡氏近平衡態方程(近平衡態動力學)和胡氏約等式(社會生物學)等。在制海權、制陸權和制空權基礎上,又提出了制天權、制電磁權、制網權、制心權、制金權及制組合權等軍事科學新概念。
7、成功研發了七大系列國防高科技新產品(微波化學系列儀器、飛天系列健康保障品、火箭推進劑系列防護裝備與救援藥物、有機磷農藥和神經性化學戰劑中毒防治藥物、三降藥物與保健食品、反恐系列機動裝備),其中,飛天系列健康保障品注冊了兩大類共19個商標:太空類10個,包括飛天、天軍、星空、神舟祥瑞、天王星、海王星、火衛一、木衛二、土衛六、軍王星;強軍類9個,包括:強軍康、眠爾康、鈣維康、鈣力康、軍泰康、軍脂康、軍糖康、利軍康、軍王康,特別是祥鵠系列微波化學儀器和飛天(航天)系列健康保障品兩大類高科技產品,已經推廣軍民兩用,成為我國民族產業的知名品牌,產生了顯著的軍事經濟社會效益。
8、推廣建立了八大宇宙學原理(微宇自旋普存原理、宇宙成團普存原理、宇宙易感普存原理、天體液滴原理、宇宙相對性原理、宇宙不完備性原理、宇宙重演律、宇宙差異律)。
9、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工學會微波能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
10、先后兼任十所高等院校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第三軍醫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兼職教授,武漢工程大學教授,湖北科技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1 11、胡文祥18歲時就解決了一大世界難題:推導出了宇宙中化學元素個數的極限值138。26歲解決了兩個世界化學難題:一是在歸納磷-31核磁共振化學位移變化五條經驗規律基礎上,創立了重核核外電子云球對稱性屏蔽效應新原理,并依此建立了各類有機磷酸酯P-31 NMR化學位移計算方程。二是在建立雙環磷酸酯模型基礎上,成功分離了有機磷化合物取代基的極性與空間效應,解決了這一物理有機化學領域難題,建立了有機磷酸酯萃取分離金屬離子線性自由能關系。
1 12、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他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排名第一),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共9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2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550余篇、出版著作25部,個人論著數量和獲獎數量居全軍之首。獲得國家或國防發明專利31項,成功主持研發了多個高科技產品,配發相關航天部隊和聯合國維和部隊。榮獲中國化學會優秀青年化學獎,中國物理學會王天眷波譜學獎,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總裝載人航天工程創新二等獎,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學家獎,榮聘北京市特聘教授。所獲國務院、中央軍委、總部及北京市政府獎勵現價值總額超過了兩個諾貝爾獎。榮立了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二等功1次和集體二等功2次。